近日,由中鐵大橋院勘測設計、監理,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常泰長江大橋迎來通車前的“關鍵大考”。自6月16日夜間起,大橋跨江公鐵合建段主橋橋梁荷載試驗全面啟動,首日試驗在錄安洲非通航孔橋和常州側公鐵合建段引橋開展。
常泰長江大橋是長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、城際鐵路和普通公路三種功能于一體的雙層復合型橋梁。荷載試驗是橋梁通車前驗證大橋結構安全性與承載能力的關鍵環節,將按照初始狀態調查、結構仿真計算分析、方案制定、靜載試驗動載試驗的流程依次展開。
1
為何大橋需要采用“動靜結合”的全面體檢?
荷載試驗作為橋梁工程領域至關重要的檢測手段,堪稱橋梁通車前的“綜合大考”。通過科學的加載測試和數據采集,將理論設計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,既是確保橋梁安全運營的“體檢報告”,也是推動橋梁工程技術進步的重要手段。
荷載試驗由靜載試驗與動載試驗兩部分構成,二者共同構成橋梁力學性能的“雙維體檢”體系。
靜載試驗如同給橋梁做“靜態X光”。通過在橋面布置加載車輛(模擬設計荷載),測量主梁應力、主塔應力、撓度變形(主梁下撓量)和斜拉索索力增量等參數,驗證結構在重壓下的承載力。例如,主梁中跨跨中的應力需控制在設計允許范圍內,撓度變形不能超過理論閾值,否則可能影響行車舒適性甚至結構安全。
動載試驗如同給橋梁做“動態心電圖”。模擬車輛高速行駛、風荷載等動態荷載作用,測試橋梁的振動特性,包括固有頻率、阻尼比、動撓度等。這些參數決定了橋梁在行車或強風下的“抗抖”能力,如行車是否舒適、能否發生風致振動等。
3
荷載試驗通常選擇在夜間開展,環境溫度趨于穩定,結構整體溫度趨于一致,溫度變化對結構變形與應力的干擾被大幅削弱,測量數據更能真實反映橋梁在荷載作用下的實際力學行為。
此次荷載試驗將持續進行一周,覆蓋范圍包括1座主跨1208米斜拉橋、2座主跨388米鋼桁拱專用航道橋、1座非通航道孔橋以及南北兩座引橋,共設計119個靜載工況和111個動載工況,全面評估大橋關鍵結構的實際工作性能。
其中,最大對稱靜力加載工況將動用110輛四軸加載車,總重達4400噸。
考慮到大橋主體采用鋼結構和鋼—混凝土組合結構,為最大限度減少晝夜溫差對測試數據的影響,所有試驗都會在夜間實施。
此次試驗應用了項目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的橋梁荷載試驗管理系統,數百個高精度傳感器預先布設于橋梁關鍵截面,可實時采集應力、位移等數據,并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對數據進行毫秒級解析,一旦發現測點數據異常,可立即觸發預警,實現數據采集、風險響應的“秒級閉環”。
同時,綜合運用毫米波雷達和光學捕捉識別技術,提升50%工作效率,確保主梁撓度測量精度達到毫米級標準。
此外,在動載試驗階段引入了機械激振技術,有助于激發橋梁產生更穩定規律的振動響應,更準確地提取關鍵參數。
2
常泰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,計劃于今年年內基本建成。項目的建設對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、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,對推動跨江融合發展,促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,緊密常州和泰州兩地聯系等起到重要作用。
來源|二公司 常泰項目部
上一篇:
下一篇: